立春過后,窗外久違的鳥鳴和室內盆栽中新生的草芽,都在向我們昭示著春天的到來。雖然特殊時期大家不能出門和遠足,但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。今天,讓我們跟隨中國藝術家的畫筆,在藝術的世界里透透氣,尋訪藝術里的春天!

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館的《游春圖》是我國最早的山水卷軸畫卷之一,隋代藝術家展子虔也因此傳世之作名標百代!队未簣D》描繪了人們在風和日麗,春光明媚的季節,到山間水旁“踏青”游玩的情景。畫面以青綠設色,人物點綴其間。湖邊一條曲折的小徑,蜿蜒伸入幽靜的山谷。人們或騎馬,或步行,沿途觀賞著青山綠水、花團錦簇的勝境。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,一艘游艇緩緩蕩漾,船上坐著的幾個女子似被四周景色所陶醉,流連忘返。山腰和山坳間建有幾處佛寺,十分幽靜,令人神往。
張萱《虢國夫人游春圖》(唐)
作品局部
時下各大文化綜藝類節目的大熱,唐代張萱的《虢國夫人游春圖》爆紅全網。因原作流失,我們現在看到的《虢國夫人游春圖》其實是宋人的摹本。在《虢國夫人游春圖》中,張萱將繪畫的理想,從過去代藝術家表達忠臣孝子、經典故事、人倫綱常轉向世俗生活。全畫絹本設色,描繪了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和韓國夫人騎馬游春的場景。有人認為,藝術家并沒有在畫面中描繪春天的自然景色,命名“游春圖”實在牽強。但盡管如此,我們依然可以從人物的衣著、裝(妝)束和面部表情,感受到一股驕矜安逸、舒緩從容的春光沐浴之感。
這件作品走紅的一大原因,還在于歷朝歷代對畫面中誰才是“虢國夫人”的猜測。仔細觀賞這幅畫,你也可以猜猜看。
南宋馬遠所作《山徑春行圖》
南宋馬遠的《山徑春行圖》描繪的是江南的春天,一位儒雅的文士,一小童懈琴緊隨其后。文士佇立在明媚的春色中遠眺,雍然自若,神情超然物外。“草長鶯飛二月天,拂堤楊柳醉春煙”,這是藝術家心中的春意。
傅抱石《春風楊柳萬千條》
受父親的啟發和影響,傅抱石的畫里始終蘊含著一股生命的氣息和能量。畫面上,傅抱石筆下春風吹綠的新柳在風中搖曳舒展,烏篷船上身著紅衣的少女和船尾一點紅暈更為畫面增添了活潑、靈動的氣息。整幅作品清新明快,充滿生命活力。
吳冠中《春風又綠江南岸》 48×59厘米 2007 紙本水墨設色
吳冠中筆下描繪春天的作品有很多。他的畫,寥寥數筆,便能盡顯自然的美。他喜愛表現江南的風景,對江南水鄉有濃厚的感情。他提出“風箏不斷線”的藝術主張。作品中點線面經常相互糾葛纏繞,被人們視為生命律動的沙場,也是藝術家內心情致的抒發,生命的歸屬和詩意所在。
本文由收藏天下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,僅供閱讀;如需侵刪請聯系郵箱:544052286@qq.com,我們會在24小時內進行處理,謝謝合作。